2025-07 14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乡’约漳浦,逐梦青春”实践队走进漳州市漳浦县

2025年6月28日至29日,商务与管理学院“‘乡’约漳浦,逐梦青春”实践队奔赴漳州市漳浦县,开展“非遗剪纸绘红魂,青春执笔续新篇”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队以非遗为独特媒介,在红色沃土上书写红色文化传承新篇,让青春力量为红色基因注入鲜活生命力。

红色根脉寻踪:在历史现场感悟革命精神

走进被誉为“闽南井冈山”的车本村,实践队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开启红色寻踪之旅。“红军之家”纪念馆内,斑驳的煤油灯映照出烽火岁月的微光,泛黄的旧衣物留存着革命战士的体温,一件件文物静默陈列,却字字铿锵地诉说着漳浦革命的峥嵘过往。

实践队指导老师商务与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王婷婷以纪念馆为课堂现场开讲党课,围绕党的纪律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展开深刻阐释:“这些老物件背后,是共产党人严守纪律、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新时代青年要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实践队探访红军之家

原车本村村委主任、老党员吴水近的分享更让队员们动容。他指着墙上的老照片,深情讲述王占春、冯翼飞等先烈为保卫车本村壮烈牺牲的事迹,以及当年红军与村民鱼水相依的动人故事。“我家两代人参军,就是要让这份红色信仰代代传下去。”老人朴实的话语,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在民间的深厚根基。

老党员吴水近讲述红军故事

队员们先后探访山城烽火遗址展馆,在全国道德模范吴三春的带领下于史料中追寻陶铸、邓子恢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漳浦的战斗历程;前往漳浦烈士陵园,轻轻为墓碑擦拭尘埃、仔细描红碑文,在默哀中缅怀先烈忠魂;走进退役军人事务局,聆听退役军人胡立新讲述革命年代的热血故事,感受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传承。

实践队探访山城烽火遗址

实践队于烈士陵园致敬革命先辈

实践队探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非遗剪纸焕新:让红色故事在指尖流转

漳浦剪纸非遗传承人陈敏蓉的工作室里,剪刀与红纸的碰撞声奏响传承序曲。她向队员们展示耗时一个月创作的《红辉映八闽》系列剪纸,作品以古田会议、晋江经验、闽南井冈山等元素为脉络,将福建红色历史与时代发展巧妙融合。

“剪纸不仅是技艺,更是讲述红色故事的生动语言。” 陈敏蓉一边示范剪刻技法,一边讲述创作理念。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她与王阿红老师专门设计“红色剪纸”教学环节,指导队员们剪出 “红船”“延安宝塔”等象征图案。当鲜红的剪纸作品在指尖绽放,红色故事便有了可触可感的具象形态。

“希望以剪纸为桥梁,让红色故事从书本走向生活。” 陈敏蓉坦言,她始终坚信非遗技艺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纽带,“当年轻人用剪刀复刻红色符号时,革命精神就会在创作中完成一次新的传承。”

陈敏蓉老师分享红色作品创作历程

实践队学习红色非遗剪纸

社区宣讲实践:让红色种子在童心扎根

“小朋友们看,这颗五角星剪纸,就像当年红军战士帽檐上的星星……”在盛欣托管中心,实践队开设的“非遗剪纸里的红色课堂”热闹开课。队员黄燕彬结合漳浦剪纸的千年传承史与车本村红军故事,生动讲解红色主题剪纸的创作理念与技法,让孩子们在艺术启蒙中触摸红色历史。

实操环节里,队员陈秋奕手把手教孩子们用“一刀剪” 技法裁出一颗颗小红心。孩子们专注地握着剪刀,稚嫩的小手虽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剪好的红心被小心翼翼地贴在帆布包上,变成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创”。活动尾声,队员们为每位孩子颁发“红色剪纸小卫士”奖状,当孩子们举起奖状露出灿烂笑容时,红色传承的种子已悄然在童真心田扎根。

实践队展开红色非遗宣讲

实践队队员教学现场

作品展示与奖状颁发

集体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以非遗剪纸为创意载体,在漳浦大地奏响红色文化传承的青春旋律。古老的剪纸艺术与不朽的红色精神在实践中共振,不仅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时代活力,更让青年学子在传承中读懂责任与担当。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正在青春的执笔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