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至29日,商务与管理学院“陶绘新厝,‘艺’起生花”实践队走进厦门市翔安黄厝村,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与文化体验,见证传统村落向特色小镇的现代化转型。本次实践由周鹭岚老师和熊逢源老师带队。
行前筹备夯基础,专题研讨启新程
实践队队员精心编制《黄厝村速览手册》,周鹭岚老师结合手册内容,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寻找黄厝村的艺术乡建答案”“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展开专题讲解,为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解码古韵寻文化,感悟精神铸内核
在黄厝村相关负责人的引领下,实践队开启文化解码之旅。从屋檐下沉淀岁月痕迹的水车,到博物馆内承载童真的手作展品,再到街巷间镌刻时光印记的特色建筑,负责人以详实史料与生动讲述,将当地民俗文化与历史脉络娓娓道来。








队员们在红砖古厝中重温党史,于燕尾脊的飞檐线条里惊叹匠人的精巧构思,在三棵同根古树间体悟团结奋进、守望相助的人文品格。通过深度交流,队员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深入感悟并解码文化精神内核,深刻领略黄厝村背后蕴藏的精神文明力量。






揉泥拉坯承千年,指尖焕扬陶艺魂
黄厝村制陶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如今在 “繁星 1358” 计划推动下重焕生机。实践队队员以陶土为媒介,在揉、捏、塑的指尖互动中,触摸“以陶为媒、艺术赋能”的乡村振兴脉络,以青年视角为传统陶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写下生动注脚。





走访调研汇众声,共话发展探振兴
实践队成员走访当地村民、艺术家及游客,深入交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后的变化。受访者言语间满是欣喜,纷纷表示艺术乡建模式让黄厝村的乡村振兴更有底气、更具干劲,为村落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妙语趣谈融童趣,文脉赓续沁童心
实践队为村内儿童开设黄厝村家风文化与闽南文化宣讲小课堂。队员们通过趣味讲解与互动游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家乡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印记,引导他们思考 “如何保护家乡老建筑”,从小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助力孩子们成为文化传承的“小使者”。


果园体验触新态,数字赋能展活力
在果园负责人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莲雾采摘、分拣与包装全流程。从规模化种植技术到电商直播销售新路径,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传统农业嫁接数字技术、融合文创设计后的转型活力,见证黄厝村“艺术赋能 + 电商助农”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座谈凝智汇成果,青春聚力绘蓝图
社会实践收官之际,实践队与黄厝村相关负责人举行座谈。负责人详细介绍黄厝村如何以艺术乡建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实践队则结合调研所得,从财务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角度提出发展建议,双方凝聚智慧、共话未来。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在文化传承中读懂乡土密码,在躬身实践中触摸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未来,“陶绘新厝,‘艺’起生花”实践队将持续秉持青年担当,为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注入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