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 28

知识拓展-ISO 9000、ISO 14000、SA8 000详解

一、ISO 9000

ISO9000系列标准是第一套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它是各国质量管理与标准化专家在先进的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科学管理实践的总结和提高,它既系统、全面、完善,又简洁、扼要199471日正式公布。

ISO 9000族标准的精髓

(1)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己任。ISO9 000将全面满足顾客需要作为宗旨,并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只有牢牢把握这一宗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2)重视过程控制。ISO 9000标准十分强调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它把对全过程控制的思想作为其基本思想,这一点从ISO9001里规定的18个组成质量体系的过程要素中可以看出。

(3)强调以预防为主。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所强调的“从事后检验到事先预防,以预防为主”在ISO9000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ISO 9000标准的许多条款都是从预防角度来做的规定。例如要求进行质量策划,包括制订质量计划、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检测手段、确定和准备质量记录等。ISO 9004中指出“质量体系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依靠事后检查”,还指出不仅应保证在良好的状态下各要素处于受控状态,还应有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恢复控制的应急措施。

(4)持续的质量改进ISO 9000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将质量改进作为完善质量体系的动力。

(5)重视高层领导的作用。成功实施ISO 9000标准,需要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企业高层领导应对企业的质量问题承担主要责任。

ISO 9000质量认证步骤

根据许多公司的贯标经验,企业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推行ISO 9000标准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有责任感,企业应围绕ISO 900标准展开教育培训活动。

(2)编制公司的质量文件。质量文件包括公司的质量政策、质量责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以及标准工作程序等。

(3)按标准程序的要求进行反复的检查审核。在推行ISO 9000质量保证制度的过程中,为检查和促进公司整个质量体系工作真正按ISO 9000的要求运作,要求进行不断的检查审核,包括内部质量审核、请顾问公司咨询审核。

(4)取得正式认证。通过多次预审和最后的评审后企业才能领取到ISO9000质量认证书。

(5)获证后的工作。获取ISO 9000认证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企业应将其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到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之文件化。获证后,有关部门还会进行抽查,因此应将贯标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程序

一个组织所建立和实施的质量体系,应能满足组织规定的质量目标。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无论是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还是服务,所有的控制应针对减少、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这是ISO9000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ISO9 000族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 9000族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当一个组织为了实施质量体系而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时,首要的是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应有哪些过程,然后分析每一个过程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确定应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和方法。

二、控制过程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

控制市场调研和营销的质量,在准确地确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防止盲目开发而造成不适合市场需要而滞销,浪费人力、物力。---控制设计过程的质量。通过开展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活动,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确保产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防止因设计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质量先天性的不合格和缺陷,或者给以后的过程造成损失。

三、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质量管理是在整个质量体系中运作的,所以实施质量管理必须建立质量体系。ISO 9000认为,质量体系是有影响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检查性。要求一个组织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典型质量体系文件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即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和其他质量文件。质量手册是按组织规定的质量方针和适用的ISO 9000族标准描述质量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可以包括质量体系程序,也可以指出质量体系程序在何处进行规定。质量体系程序是为了控制每个过程质量,对如何进行各项质量活动规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是有关职能部门使用的文件。其他质量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是工作者使用的更加详细的作业文件

二、ISO 14000

ISO 14000系列标准是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一套环境管理的框架文件,目的是加强组织(公司、企业)的环境意识、管理能力和保障措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在我国采取第三方独立认证。

关系

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与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组织(公司、企业)的许多要求是通用的,两套标准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世界各国的许多企业或公司都通过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这些企业或公司可以把在通过ISO 9000体系认证时所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环境管理认证中去。新版的ISO 9000族标准更加体现了两套标准结合使用的原则,使ISO 9000族标准与ISO 14000系列标准联系更为紧密了。

特点

ISO 14000系列标准是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它是通过一套环境管理的框架文件来加强组织(公司、企业)的环境意识、管理能力和保障措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它是组织(公司、企业)自愿采用的标准,是组织(公司、企业)的自觉行为。在我国是采取第三方独立认证来验证组织(公司、企业)对环境因素的管理是否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目的,满足相关方要求的同时,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目标

ISO 14000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符合各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的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SO 14000系列标准,达到改善全球环境质量,促进世界贸易,消除贸易壁垒的最终目标。

其他信息

生命周期思想

生命周期思想贯穿着ISO 14000系列标准的主题。它要求组织(公司、企业)对产品设计、生产、使用、报废和回收全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加以控制。ISO 14000基于“环境方针”应体现生命周期思想的思路。TC 207专门成立了生命周期评估技术委员会,用以评价产品在每个生产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使组织(公司、企业)能够加以分析改进。

背景

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企业为提高公众形象,减少污染,率先建立起自己的环境管理方式,这就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了大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标志着开始在全球建立清洁生产,减少污染,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体系,也是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得到广泛推广的基础。

19954月欧共体开始实施EMAS(欧洲环境管理和审核体系),它比ISO 14000系列标准要早。ISO 14000系列标准出台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修订标准的过程中尽量与ISO 14000保持一致,最终实现了将ISO标准采纳为欧洲标准的目的。19969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通过了将14001转化为欧洲标准的决议,并同时转化了ISO 14010ISO 14011ISO 14012几个环境审核标准。虽然,ISO标准与EMAS之间还存在差异,但最终将得到相互认可。

ISO认证需要的资料

申请ISO 14001认证政府相关材料准备:

在申请GB/T240012004 idt 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时,企业最主要提交的三份材料分别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以及《环境因素监测报告》。这三份政府相关文件应该如何办理,其办理流程大致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1.第一步:企业在新建、改/扩建厂区项目之前,应先向有相关资质的环评公司申请环境评价。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通俗地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就是环境评价后出具的书面报告,该报告的结论往往带有一定的整改建议等相关内容。

2.第二步:首先,这里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三同时”制度的相关内容。“三同时”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部分,其主要工作就是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企业在取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进入“三同时”所规定的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阶段。最终,建设项目要进行最后的竣工验收,经过环保部门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通过竣工验收后的书面报告,即《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

3.第三步: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的相关内容,企业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监测机构,对企业影响环境的一些因素进行测量监控,看是否符合相关环保规定。《环境因素监测报告》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企业在申请GB/T24001认证即ISO 14001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时候,应注意相关的《环境因素监测报告》是否有效。

三、SA 8000

社会责任标准“SA 8000”,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的英文简称,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 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其依据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皆为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国际标准。

要求

1童工

2)强迫性劳工。

3)健康与安全。

4)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

5)歧视。

6)惩戒性措施。

7)工作时间。

8)工资。

9管理体系

作用

1)减少国外客户对供应商的第二方审核,节省费用.

2)更大程度地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3)建立国际公信力。

4)使消费者对产品建立正面情感。

5)使合作伙伴对本企业建立长期信心。

背景

SA 8000的产生既有人文社会发展的原因,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界对劳工保护的关注,同时也是国际市场上竞争格局失衡的产物。虽然道德规范和国际贸易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冷战结束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起飞导致发达国家在传统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失去优势,在诸多领域,新兴工业化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为遏制发展中国家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和途径,某些发达国家便寻求构筑起种种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国将其大量廉价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冲击发达国家国内市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欧等发达国家把劳工标准同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普遍优惠制度挂钩。在政府的首肯和支持下,SA8000有由民间壁垒走向政府壁垒的趋势(黎友焕,2006)。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跟国际社会的分工合作越来越紧密。梁桂全(2004)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的实施,是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直接影响和中国入世的直接结果。从全球范围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由两种社会力量推动的。一种力量是反对资本全球化的劳工运动。劳资冲突的加剧和劳工地位的下降,使得劳工组织要求在企业推行和实施国际劳工标准以保护劳工的权利。另一种社会力量是“劳工贸易壁垒”SA8000的推行。发展中国家廉价的产品构成了对发达国家市场和就业的冲击。欧美发达国家企图通过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挂钩,以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相对优势,实行贸易保护和非关税壁垒。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文化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推行是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一次碰撞。田丰(2004)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的核心,引导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价值取向。全球性的愈演愈烈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就是促使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自由及机会的同时,借助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全球性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同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性质

关于SA8000的性质,多数学者都认为其具有某种贸易壁垒的特性,有的称之为“蓝色壁垒”。蓝色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有关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对劳动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它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SA8000 是标准蓝色壁垒的核心(张太海,2007)。叶祥松(2004)认为,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和贸易壁垒形式的不断翻新,作为旨在关注劳工身心健康和劳工权益的SA8000,它不仅迎合了发达国家借口保护人权和环境,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业、抑制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目的,而且满足了公众和消费者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好奇心,因此,SA8000这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使其在推行的过程中出奇的顺利。黎友焕(2004a)认为SA8000作为一个认证体系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将社会责任和管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工权益。虽然SA8000的宗旨是好的,但是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被削减的今天非常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喻卫斌(2005)也认为,因为SA8000实际上的强制性认证,使这个“工作场所的行为标准”演变成了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之争的延续,把本来属于解决生产链与供应链内部的劳资问题,提升到国家层面的贸易关系问题。随之而来,一个原本自愿选择的企业标准,变成了一个带有强制性的国际贸易标准。虽然多数学者认为SA8000具有贸易壁垒的特征,但是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认为SA8000不具备贸易壁垒的特征。从产生过程看,SA8000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多种社会责任标准的一致性问题,而不是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力,社会责任运动的根本基础是公众,而公众不会是贸易壁垒的始作俑者;从标准内容看,SA8000具有普遍性与灵活性;从标准的性质看,SA8000是由非官方制定的标准,不属于国家行为;跨国公司在要求其供应商获得SA8000认证时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出于限制贸易的目的(赵囡囡,2005)。

影响

外贸

许多学者都认为SA8000在我国的推行对我国的外贸出口的冲击首当其冲。我国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上,如果实行严格的劳工标准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人力成本提高是无疑的。例如,如果企业按SA8000标准或者一些跨国公司自行制定的标准执行,某些劳动密集型生产商的平均人力成本会上升50%100%,生产成本的上升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无异于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逐出国际市场(曹宗平,2004)。SA8000的致命关键正在于它有效地降解了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劳工成本。因为实施SA8000的认证和维护,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申请和更新,无疑将大大增加成本,使企业不堪重负(梁桂全、黎友焕,2004)。张京卫、周应堂(2006)认为SA8000不仅将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构成障碍,同时改变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格局,还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间的合作深度。我国80%出口产品市场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发达国家的组织积极推动SA8000认证,在客观上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形成了贸易壁垒, 使我国相关企业不得不重新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如果将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标准规定的水平, 将带来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上升, 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 同时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来投资,这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外资的合作将产生消极影响。

企业竞争

SA8000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是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SA8000 标准的实施将会导致三种成本: 一是评估现行状况、制定系统原则和程序、控制和记录所需的时间成本;二是采取补救措施所形成的成本, 即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等所带来的成本; 三是认证、审查以及不断进行控制和监督审查的费用(张太海,2007)。SA8000的实施提高了产品成本, 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刘瑛华(2006)认为SA8000的实施降低我国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赋存的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许多企业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虽然我国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一些企业承担这方面的社会责任仍不到位。SA8000强制要求我国企业以达到社会责任标准作为贸易的前提, 许多企业的成本将大幅度提升, 必将降低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影响其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张文兵、葛永波(2003)认为SA8000会增强发达国家产业的差异化优势,这方面也会减弱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SA8000的推行使得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就会形成逐渐固化了的印象,即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经过SA8000认证的产品具有更严格的社会责任方面的道义标准,相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没有经过SA8000认证,将被贴上压榨工人、剥削童工、不人道等耻辱的标签。这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形成了发达国家产品在此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从短期讲,SA8000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带来消极影响;从长期看,却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一次提升机遇。SA8000已成为全球化经济中企业竞争新要素,这个要素直接从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等方面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曲建忠、刘国华,2004)。从间接影响方面讲,由于SA8000 倾向于文化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和劳动制度等方面的关注, 从较深层次提供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所应具有的模式, 这对我国企业摆脱某些落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束缚、适应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会产生较大促动, 进而对企业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间接影响(王丽萍、吴进红、蒋兰陵,2005)。

人力管理

SA8000的加速推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既是契机又是挑战。SA8000的实施会导致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企业人力资源使用负外部性减少,企业负担加重,员工权利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抵触的风险增加。企业接受SA8000标准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加以制约,如果在现阶段强制推行SA8000标准将必然使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陷入不利的境地(陈淑妮、黎友焕,2006)。但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也因此有了制度的保障。因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制于资本,不能纯粹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即便人力资源管理有心维护员工利益,很多情况下还是屈服于资本的力量。而SA8000的履行要求企业主们牺牲部分利益去维护企业雇员的权益。对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借助于SA8000这个外力可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资本障碍 (王慧、杨坚争,2005)。

其他

黎友焕(2004b)认为SA8000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技术保密工作失效。一个企业有技术垄断,才会有产品与市场垄断,才会有高额收益。如果秘密技术泄漏或被窃,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SA8000也使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关系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的。研究开发获得的高科技,并将它应用于经济各部门尤其是军事部门中,已成为各国竞争与角逐的热点。SA8000的推行将使发达国家能以此为借口来窃取他国高新技术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SA8000还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禀赋相对丰裕的大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低劳动力成本的非熟练劳动力。若企业全面达到SA8000的标准,则劳动力优势可能会荡然无存甚至变成劣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安置,必将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应对影响

政府层次

政府方面的对策包括: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以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SA8000的相关措施,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研究SA8000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对SA8000知识的研究、宣传、培训和普及工作(黎友焕,2004a)。同时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的实施纳入劳动法制轨道,不论对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还是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都将有积极的作用(李芸,2005)。

企业层次

企业方面,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劳工保护,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注重激励机制多样化,最大可能激发人力资源的创造性,这样可以建立国际公信力,培养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正面感情,建立合作伙伴对企业的长期信心,也有利于突破国外对我国的壁垒(李文臣,2005);企业要将社会责任的投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员工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多赢,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姜启军、贺卫,2004);建立基于SA8000 体系为基础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平台,针对SA8000 体系的具体要求,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具体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核心劳工标准、工时与工资、健康与安全等,要建立以SA8000 体系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监督制度(张爱丽、曲英艳,2006);要密切关注SA8000 的发展动态, 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企业严格遵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积极改善劳资关系,由于多数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护和企业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缺陷, 甚至最基本的劳动法规都无法得到较好的遵守, 由此一旦发达国家正式执行SA8000 对中国出口企业及相关企业可能造成极大的打击,因而遵守我国现有的关于劳动保护的法规显得十分重要(袁建新,2004)

评价研究

黎友焕(2005)认为SA8000存在以下缺陷:SA8000名字以偏概全,虽然名义上是企业社会责任,但是认证内容基本上只涉及劳工保护;SAI把台湾作为国别来看待,具有不可告人的政治意图;把国家法律,公司规章和本标准并列在等同的地位上来拼凑成一个标准,SAS000的具体条款不科学,具体内容很难操作;推动方式错位,导致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在跨国购买公司的压力下被迫进行,几乎没有企业为了提高其劳动保护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或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而主动申请;偷借ISO概念,ISO在各成员国都设立合法的办事机构,其认证条件、程序等都是标准化和公开化的,SA8000只是由美国的一个民间小机构制订推出的,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才有9家认证机构;掩盖其区域局限性,西方国家的消费者或社会各界对SA8000的了解不多,美国的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也尚未承认SA8000标准;各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和要求不同,认证总费用高企,很难广泛推行。赵应宗(2005)认为SA8000被定位为非政府所确定的贸易标准,正是要避开WTO对其研究、决策和管理权,本着是“人本主义”或“社会责任”的宗旨,使自己的牟利行为既冠冕堂皇又极具隐蔽性。SA8000兼有“社会责任”和“贸易壁垒”的双重要求具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双重性,其合理性在于它的人本主义特征,但是人本主义一旦被有选择地纳入贸易标准中,就很容易被新重商主义扭曲,从而产生本质的异化。而新重商主义者一方面降解发展中国家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增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差异化优势,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互动影响国际经贸格局。黎友焕、叶祥松(2007)从实际操作角度评价SA8000认证:在SA8000在国内的合法性地位不能确认的情况下,我国的SA8000 认证、咨询市场上已经存在普遍的非法行为。很多机构都声称能为企业进行SA8000咨询并推荐认证,但一旦出现纠纷,急于申请认证的企业却不能得到合法权益的保护;认证收费混乱以致经营者漏税严重,由于SA8000的认证主体及其经营行为在我国没有合法地位,也就不可能有依法纳税的经营主体,在加上这种认证一般都在暗地里进行,避税就自然很普遍了。这种普遍的逃税行为也违反了我国和国际上的相关法律法规。

结语

SA8000波及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后,我国学界对SA8000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虽然对SA8000的某些特性尚没有十分明确的结论,但是总体而言学界对SA8000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阶段让我国全面接受SA8000认证的条件尚未成熟,SA8000的广泛推行将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这方面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谨防外国以此危及我国的经济局势;第二,SA8000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推动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相比起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确实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SA8000的推动将促使企业和社会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注重劳工权益的保护,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我国应积极推出符合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标准,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同时也建立与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标准对话的平台,以免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上处于落后被动的地位。

应对建议

尽管出台全球统一的社会责任标准的可能性不大,但社会责任标准一直在朝着统一化的方向发展,并已被许多跨国公司和一些国家的进口商协会采用。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把社会责任标准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谈判。积极关注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态势,在世贸组织的协商机制和框架下,主动参与全球社会责任标准的研讨和起草活动,在未来的标准中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争取更多的利益。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妥善处理把劳工、人权标准与贸易挂钩的问题,力争减轻国外行业标准对我国的实际影响。

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颁布了《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此时诞生的《劳动法》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制定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所有制形式及用工形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同时,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单项法的立法也非常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法》的可操作性。为此,要加强国际劳工标准特别是核心劳工标准的研究,吸收其合理成分,尽快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同时,要抓紧制定《劳动监察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法》《集体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单项法,形成比较完善的劳动法体系。

积极改善国内劳工条件。充实劳动监察机构,加强劳动监察力度,查处违法行为,减少社会责任审核的口实。特别要加强对社会责任运动重点关注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劳动监察,及时公布劳动监察结果。加强正面宣传,准确反映和传递我国劳工权益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情况。合理借鉴社会责任审核中的具体方法,完善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广泛吸纳工会、行业协会和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参与,逐渐建立起开放的、有社会代表性的劳动保障诚信制度。提高出口产品的劳动工资成本,改善中国工人的劳动待遇。支持国内企业改善劳工条件,必要时提供培训、资金等方面的资助,对企业在改进劳工条件、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投资给予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出口企业应尽快调整现有的竞争策略,努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加大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力度,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应当对社会包括相关利益方承担相应责任,这是对社会应该做出的回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所以,我国企业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一是认真研究社会责任标准中的合理成分,提出我国企业应当承诺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尽快制定我国社会责任标准或技术规范,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依据。二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职工待遇,尽量将社会责任标准中的合理要求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之中,并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三是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认证流程

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体系及OHASl8000安全体系认证一样,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公司提交申请书。当公司完成准备工作,基本具备认证条件时,可向认证机构递交申请书,也可提前提交申请,在认证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准备。

2)评审和受理。认证机构对公司递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审核其内容是否符合认证的基本条件,如符合则受理,不符合则通知公司不予以受理。

3)初访。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十分注重现场表现,审核前对被审核方的访问是必要的是。初访的目的是确定审核范围,了解公司现状,收集有关资料和确定审核工作量。

4)签订合同。认证机构和委托方可就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报告内容、审核时间、审核工作量签订合同,确定正式合作关系,缴纳申请费。

5)提交文件。合同签订后,被审核方应向认证机构提供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背景材料,供认证机构进行文件预审。

6)组成审核组。在签订合同后,认证机构应指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开始准备工作。

7)文件预审。由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成员进行文件预审,如果社会责任管理文件存有重大问题,则通知被审核方或委托方,由被审核方进行修改并重新递交文件。如文件无重大问题,则开始准备正式审核。

8)审核准备。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成员制订审核计划,确定审核范围和日程,编制现场审核检查表。

9)预审。委托方认为有必要,可以要求认证机构在正式认证审核前进行预审,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正式审核一次通过。

10)认证审核。由认证机构按审核计划对被审核方进行认证审核。

11)提交审核报告和结论。根据审核结果可能有三种结论,即推荐注册、推迟注册及暂缓注册。

12)技术委员会审定。对审核组推荐注册的公司,认证机构技术委员会审定是否批准注册,如未获批准则需重新审核。

13)批准注册。认证机构对审定通过的公司批准注册。

14)颁发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向经批准注册的公司颁发SA8000认证证书。

15)获证公司公告。认证机构将获证公司向SAI备案,由SAI在其网站公布。

16)监督审核。认证机构对获证公司进行监督审核,监督审核每半年一次,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后需进行复评。

认证花费

要获得sa8000认证,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支付sa8000认证费用:

1500美元的申请费。

2)每人次的审查费×天数。(比如,在中国对一个工厂进行初次审查,审查天数是11.5天,每人次一天是750美元,则费用是8 625美元)。

3)交通和翻译费用。

45个月后,5个监督员进行为期3天的审查,每天每个监督员的费用是750美元,共11250美元。

5)改善劳工条件——根据数量和违反类型。

SA8000认证与EICC认证比较

一、制订机构不同

SA8000:是由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AI)发起并联合欧美部分跨国公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总部设在美国。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现行的版本是SA8000:2008

SA8000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而且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

EICC:是由企业联合发起的,200410月,惠普、IBM和戴尔等共同发表电子产业行为准则(EICC),旨在电子行业的全球供应链中,建立标准化的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该准则由一系列的基本规范组成,涉及劳工和招聘、健康安全、环境责任、管理系统和道德规范等。随着思科、英特尔、微软和索尼的加入,惠普、戴尔和IBM等大厂联合成立供应链工作组,为贯彻EICC制订综合执行计划(现行的版本2.0 / EICC:2005)

二、两者要求不同

SA8000认证标准包括九大内容:童工、强制雇佣、健康安全、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差别待遇、惩罚措施、工作时间、报酬、管理体系。

EICC认证电子行业行为规范:劳工标准(自由选择职业、避免童工、工作时间、薪资和福利、人性化待遇、不歧视、自由结社);健康与安全(职业安全、职业伤害和疾病、工业卫生、紧急预案与响应、机器的安全防护、宿舍和餐室、体力劳动);环境(环境许可和报告、有害物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预防和资源节约、废气排放、产品含量限制);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公司承诺、管理职责与责任、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带有实施计划和措施的绩效目标、法律和客户要求、培训、沟通、员工反馈和参与、审核与评价、纠正措施程序、文件和记录);道德规范(经营诚信、无不当利益、信息公开、知识产权保护、公平交易、广告和竞争、身份保护、社区参与)。

三、认证模式的差别

SA8000:符合性审核,不能有一个严重不合格。由SAI所认可的机构发出(如BSI),企业自主申请审核。

EICC:评价性审核,审核最终有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结果。获得绿色说明没有主要不符合项问题并且总体的符合百分比≥85%;获得黄色说明只有获得12个主要不符合项或总体符合百分比为85%>X65%;获得红色则说明有3个或以上主要不符合或总体符合百分比<65%